2022-12-26 09:38:46
2022年,總資產超過26萬億元的中國保險行業撥開迷霧,迎來了新發展曙光。
1月,銀保監會召開“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要求保險業必須加快轉型發展步伐。
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
政策指明了未來航向。保險機構們揚帆起航,駛入轉型“深水區”。
值此關鍵時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以下簡稱“央視網”)在推出《大國保險》紀錄片后,希望繼續秉承國家媒體視角,賦能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
12月23日,央視網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傉?、上海保險交易所共同主辦首屆中國保險大會,并發布了《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企業健康指數白皮書》、《保險科技創新發展指數》三份重磅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現場專家以及三份研究報告不僅指出,“保險+養老”、“保險+健康管理”、保險數字化轉型將會成為中國保險行業“質變”的重要路徑,更給出了解題方法。
舉辦首屆中國保險大會無疑是一次對26萬億保險行業轉型痛點的細致剖析,也是一次對保險機構變革方向的再校準。
正如眾安保險直營事業部首席技術專家焦英俊、中??坡摷夹g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苗等參會者所言,“大會”將成為國內保險機構的分享交流平臺,將給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回歸本源:「解題」國民養老需求
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67億,占總人口的18.9%。
“銀發”群體持續擴容,催生海量、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首屆中國保險大會主論壇上,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
醫療、康復和護理已成為養老服務的核心需求,三段式養老被大部分居民認可,城市居民對“保險+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傾向選擇離家近、離子女近和距離急救醫院近的養老機構進行城心養老。
其中,“保險+養老服務”的認知和需求攀升最值得關注。
據調研數據,城市居民預計養老總支出平均為83.64萬元。其中,30-49歲居民預計養老所需資金為100萬元,60歲以上居民預期僅為61.5萬元。
《報告》稱,中老年人預期壽命更長,但養老支出預期卻更低,這意味著養老費用的缺口將會顯現。
城市居民正將商業養老保險作為養老資金的重要補充,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配置了商業養老險、年金險、壽險來抵御通脹風險。
同時,“保險+養老服務”的產品模式正成為城市居民規劃養老方案的重要選擇,他們更希望保險產品能附帶以健康醫護和養老機構費用為主要內容的附加權益,以提前鎖定優質養老資源。
面對數億國民的“保險+養老服務”新需求,保險業堅守保障本源,堅守保險為民理念,躬身入局“解題”。
近幾年,保險機構一方面響應政策號召,積極參與、完善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另一方面,部分頭部險企甚至已開始探索“保險+醫療+康養”新服務模式。
不過,多位專家認為,健康養老保險和服務目前依舊存在諸多痛點,仍需推動供給側改革,滿足客戶真實需求。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報告》中建議,首先在發展理念上,保險產品應該由簡單的個體服務向家庭式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轉變,要進一步打通壽險、財險、健康險,按照個人、家庭、兩代、三代來進行全生命周期配置資產。
其次,保險企業要打造地產、金融、醫護等一體化產業鏈,由單一養老保障向綜合化養老解決方案轉變,不僅要幫助老百姓管好“錢袋子”,還要能提供優質的一站式養老服務。
另外,在定價環節,保險企業需要和政府共同探索出新的定價機制和模式。
楊燕綏還認為,數字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第三生產要素。保險業必須借助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實現降本增效,提升決策能力,持續為國民提供物美價廉的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
「重倉」健康管理:向B端進階
近兩年,壽險改革加速,“健康保險+健康管理”概念成為保險業熱詞。公開數據顯示,到2025年,國內健康保險規模有望達到1.3-1.4萬億元。
踏浪萬億新商業藍海,保險機構紛紛探索差異化競爭模式。其中,企業健康管理已成為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首屆中國保險大會企業健康管理與大健康生態可持續發展分論壇上,平安健康險總經理助理郭實表示,員工健康受損將會給企業帶來諸多損失,如導致勞動生產率、員工幸福度下降等。
同時,郭實也指出了行業痛點,如健康管理需要企業對員工健康數據進行長期追蹤,而目前在宏觀層面,行業仍缺乏一套衡量標準。
另外,在付費意愿方面,行業還需要建設一個完善、健全的付費機制。
在需求端,大多數企業的健康管理需求較為單一。但實際上,人的全面健康包括身體、精神、財務、社交、職業方面的健康。這就要求,保險機構必須為企業提供完整、專業的一站式企業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針對上述行業發展困境,與會專家建議,險企在產品設計端,要以用戶需求為核心,融入健康管理項目體系。
其次,另一個改革重點是,要打通數據壁壘,健康體檢數據要與醫療服務、保險數據相聯通,提前做好疾病干預,讓客戶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還值得一提的是,在分論壇上,平安健康險聯合中國銀行保險報共同推出了《企業健康指數白皮書》。
Discovery Limited副總經理宮芃汝介紹道,《企業健康指數白皮書》是研究中國員工健康的起點,“我們正處于中國企業健康旅程的最開始階段。企業健康指數是平安健康險長期的研發投資,旨在支持企業更了解員工的健康風險以及健康需求,我們邀請各方參與并反饋,以便我們繼續學習、研發和迭代產品?!?/span>
飛躍「數字化天塹」:釋放發展新動能
時至今日,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了保險行業的共識。
從客戶需求,到同業角力,再到監管政策,所有的影響因子都顯示著,數字科技將會成為險企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和壓艙石。
這是一場不容有失的競賽。據測算,2021年,中國保險機構技術投入已超過430億元。受益于此,大部分險企均已完成了初步的數字化轉型。
但在首屆中國保險大會保險行業數字化轉型分論壇上,與會專家直言,保險機構進階數字時代,依然面臨著巨大挑戰。
中??坡摷夹g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苗表示,當前,保險公司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復雜性的認知還不足,機構在數據場景挖掘、開發能力上還有待提升,合規方面亟需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眾安保險直營事業部首席技術專家焦英俊指出,傳統險企缺乏既懂保險又懂互聯網的人才,相關保險產品和服務依然停留在傳統階段,理賠難、理賠慢極其影響客戶體驗。
風陵渡口,險企該如何應對未來的數字化轉型,鍛造核心競爭力,釋放發展新動能?
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建言獻策,給出了飛躍“數字化天塹”的解題思路。
華為云中國區金融行業總經理朱冰認為,保險公司要堅持長期主義,敢于在科技研發上多投入,徹底改造底層系統。險企還需要重構產品思維,要以互聯網思維,站在用戶視角來關注產品和服務的打造。
上海智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程宏提出,險企數字化轉型與公司文化、戰略、基因是密切相關的,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險企的管理往往更懂數字科技,更有包容的心態建立生態合作體系。
同時,分論壇上,眾安科技還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共同研制和發布了《保險科技創新指數2022》報告。
秉承國家媒體視角:賦能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過去數十年,中國保險機構粗放式發展。但2018年以來,它們卻成為了阻礙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藩籬和絆腳石,致使保險機構迷茫、徘徊。
如今,26萬億保險行業更是加速從“量變”向“質變”轉型。而保險機構需要一個新的視角、新的發展思路、新的行業交流平臺。
央視網秉承國家媒體視角,正承擔起這一重任。去年底,央視網發布首部保險紀錄片《大國保險》,潛移默化間完成了中國保險發展史的“破圈傳播”,不僅重塑了保險行業的社會形象,傳播了保險理念、保險初心,還為民眾普及了保險保障知識。
今年,央視網舉辦的首屆中國保險大會,更是從多維度、多視角為保險機構在“保險+養老”、“保險+健康管理”、保險數字化轉型方面,提供了全新發展思路。
可以預見,中國保險大會將成為保險行業探索未來的思想交匯點,險企們、行業專家們未來將在這場盛會中,碰撞出絢爛的思想火花。
來源:騰訊網|懂財帝
熱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