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31 21:13:14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其中在保險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全面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后,許多外資保險公司、金融集團借助政策機遇加碼中國保險市場,或通過增持股權謀求控股地位,或直接100%控股以獨資形態經營。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隨著外資險企布局中國市場的加速,未來,中國保險市場將呈現在對外開放中競爭發展和創新發展并舉,行業進步加快和市場規模擴大的同時,保險深度和密度快速提升的格局。
外資險企全方位布局提速
作為最早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外資保險集團之一,近來安聯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正逐步深入。繼全盤接手中德安聯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后,安聯保險集團再度增持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股權。
日前,安聯保險集團以5750萬元競拍取得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3.33%股權,其持股比例從此前的50%上升至53.33%。
此外,匯豐人壽、安盛天平等數家合資險企先后轉為外資獨資,ACE、安顧等多家外資保險集團通過股權轉讓、增資等方式實現控股或參股。西班牙曼福、香港富衛等境外機構考慮在境內新設保險法人主體,也有諸如奔馳、寶馬、特斯拉等產業資本,因無法直接入股保險公司,從而選擇通過入股保險中介公司來間接涉足保險業。
在專家看來,外資險企提速入局,政策的積極推動發揮首要作用。2021年3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明確外國保險公司或者外國保險集團公司作為外資保險公司股東持股比例可達100%;同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明確保險中介市場對外開放有關措施的通知》,進一步降低外資保險中介機構的準入門檻。
同時,國內市場營商環境和需求也加快了外資險企布局的步伐。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勢頭最好的國家,對外資企業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而外資企業的進入也相當于是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中產階層,財富的持續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意味著中國未來對保險產品的潛在需求巨大,未來保險市場空間廣闊?!?/span>
宏觀經濟研究員逄錦華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外資險全方位布局中國市場是中國市場金融產品多樣化的發展需求,為中國保險業市場帶來新的競爭主體、新的保險品種、有效的營銷體系、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優質的企業服務,能夠助力中國保險業在質量和產品服務體系方面實現系統性提升。同時,有助于改變傳統的中國的保險銷售業務員模式,更好地培養保險行業人才?!?/span>
中國保險市場吸引力持續增強
數據顯示,2012-2021年,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份額從3.5%增長到7.8%。在北京、上海等地區,外資保險公司市場份額已達到20%。
安聯集團發布的《2022年安聯全球保險業發展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中國保險市場是全球保費增長的重要引擎,保費收入在全球保費收入中的份額不斷提升,2021年已達到12%。未來10年,安聯集團預計,中國保險市場仍能達到每年6.9%的平均增長率,其中壽險為7.1%,財險為6.6%。
開放不止步,未來,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專家看來,這將進一步推動保險市場對外開放向縱深推進。
那么,隨著外資的全面入局,中國保險市場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國際商報記者分析道,中國保險行業發展至今,從精算技術、資本規模、人才團隊等層面看,內外資險企已無大的差別,基本處于同等競爭水平。未來外資險企與內資險企將構成中國人險和財險的雙重保障,為中國的人、財、物提供更加多元的保險保障,豐富人們的保險選擇,提高人們健康和財產的安全性。
對于中資險企來說,宋向清認為,外資險企入局既是聯合做大做強中國保險市場的機遇,也是在競爭壓力不斷加大態勢下加速轉型升級的契機,機遇與挑戰并存。短期來看,挑戰大于機遇,但從長期來看,尤其是從參與全球保險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將是機遇大于挑戰。
來源:國際商報
熱門計劃